政策法规
规划 | 北京:“十四五”期间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2022-04-14 13:58:58

20224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城市管理发展做出总结并对供热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做出了肯定同时也明确,“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十三五”期间: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

 

“十三五”期间北京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形成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供热体系,实现三河电厂、涿州电厂等域外热源进京供热,城市热网进一步完善。供热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15年下降6%,完成742个老旧小区、3500公里供热管线改造。建立供热服务管理系统和供热服务投诉与处置系统,供热投诉量逐年下降。

 

“规划”同时也指出,对标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从服务首都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来看,城市管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发电、供热高度依赖天然气,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不足,热电运行矛盾突出,联调联供难度加大。城市运行安全隐患较多,地下管线频遭破坏,老旧小区管线亟需改造。

 

“十四五”期间完成1.2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将提高供热服务品质。对投诉集中的小区开展专项治理,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解决“供暖不热”问题。逐步推广智能化供热,实现居民用户室温自主掌控。研究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弹性供暖机制,满足市民对居住舒适度的需求。

 

启动智能化供热专项行动,推进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建设。研究制定新建建筑智能化供热设计标准,加强新建建筑智能化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环节监管。2022年底前,完成 2000 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试点。2023年—2025年,完成1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微信截图_20220414090619.png

 

同时,“规划”提出重构绿色低碳供热保障体系主要在以下四方面集中发力:

 

1.增强城市供热保障能力

 

优化热电联产源网结构。加快推进配套调峰热源建设,完成左家庄二期和鲁谷北重等调峰热源工程。推进鲁谷北重、北小营、首钢等热源配套管网建设,建设东坝金盏地区余热管网,推动南中轴地区供热资源整合。打通断头断点,优化水力工况,提升供热管网安全运行水平。

 

充分利用余热资源。推进东北、东南热电中心余热利用改造试点。逐步降低城市热网回水温度,提高电厂余热利用效率。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污水源热泵供热替代。深化跨区域清洁供热合作,研究津冀电厂余热为本市供热的可行性。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

 

2.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

 

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新建建筑不再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鼓励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传统供热方式多能耦合。推动城市副中心、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地区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建设张家口—北京绿电蓄热试点工程。配合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在具备条件的设施农业、养殖基地、特色村镇、旅游风景区和民宅(宿)创新技术应用形式,打造一批多能互补、绿色供热的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

 

3.推动供热节能增效

 

推进建筑节能升级,降低供热系统能耗。新建建筑全面落实节能设计标准,增加智能供热强制性条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开展零能耗建筑研究。推进供热计量改造,加快实施供热系统热源及管网改造。完善热计量收费制度,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探索更利于建筑节能的供热收费模式。到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比2020年下降10%左右。

 

4.提升智能化供热水平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仿真系统、物联网、GIS定位等技术进行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搭建企业级智能化供热管理平台,推进全市供热行业“一张网”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