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趣谈 | 因纽特人在零下40度的北极,为什么要脱光衣服睡雪屋?不怕冷吗?
2022-03-08 17:09:12

如果让你去零下四十度的北极生活,你会愿意吗?想象一下,如果你住进一个由冰雪打造的雪屋,睡觉时还要脱光衣服,你会是什么感受?估计大部分人光想想就觉得冷吧。


东北的朋友可能会说,要是屋子里有足够多的暖气,那光着睡也不成问题。不过,北极可没有暖气哦。


0.jpeg


因纽特人就常年生活在北极,他们生活在自己建造的雪屋里,在没有暖气空调的情况下,还能忍受零下40度的低温,脱光了衣服睡觉。不得不说,实在是佩服啊。不过他们真的不怕冷吗?难不成他们还能像北极熊那样,长有御寒的皮毛?


因纽特人的冰屋

01.jpeg


因纽特人的北极生活


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世界上少有延续原始生活的人类。他们的分布比较分散,在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都有分布。一般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人口数量少,目前仅6万多人。


因纽特人的北迁之路


因纽特人虽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但实际上他们属于黄种人。因纽特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北方,几千年前,因为气候日渐寒冷,无法抵御寒冷的他们决定向北迁移。然而此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会走到更加寒冷的北方。


在北迁途中,一部分因纽特人在西伯利亚荒原停留下来,一部分则来到了阿拉斯加。阿拉斯加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由于感受到其他人种的入侵,两方开始交战。


结果因纽特人打不过印第安人,在印第安人的追杀下,他们踏上了北极的土地。当时正值最为寒冷的时候,印第安人猜测他们进去以后自然就会被冻死在里面了,于是才没有继续追捕他们,因此因纽特人才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因纽特人没有选择再出去与印第安人大战,而是选择在这个天寒地冻的北极居住下来。


印第安人

00.jpeg


在这个交战的过程中,因纽特人还被印第安人取名为“爱斯基摩人”,这是对因纽特人的侮辱性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实际上,因纽特人确实以吃生肉为生,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寒冷的地方生火烤肉是一种极浪费的行为。


但他们确实很不喜欢这个名字,在不同的地区,他们对自己的称呼有一些差别。比如在加拿大,他们自称为“因纽特人”。在美国阿拉斯加,他们自称为“因纽皮特人”。在格陵兰岛,他们自称为“卡拉特里特”。其实不论是哪一种称呼,都是一个意思“真正的人类”。因为他们认为“人”是生命王国中至高无上的代表。


“冰屋”


在整个迁移的过程中,它们一直在恶劣的气候、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他们经过了漫长的黑夜,扛住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用简易的工具穿越海洋并与庞大的鲸鱼搏斗……


就这样因纽特人不断地适应着这些恶劣的环境与气候,也练就了超强的抗寒能力,并且能够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北极定居下来。


因纽特人一家三口

04.jpeg


为什么因纽特人如此耐寒


我们从因纽特人的迁移史就能了解到,他们的耐寒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在北极,几乎没有植物生长,除了苔藓就是纤细的草。所以因纽特人世世代代都依靠狩猎为生,这也是他们在北极地区的“特权”。


·寒冷的北极


它们主要捕食的是海洋和陆地中的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象、北极熊、极地狐,还有一些海鱼。而且在不同的时节捕食不同的动物。例如在4-5月份,它们捕食的是鲸鱼,在9月份捕食驯鹿,而在冬夏之交则捕食海豹。


·捕食鲸鱼


这些动物的肉都拥有富含极高的蛋白质和热量,长期食用这些肉食后,因纽特人的皮下脂肪也随之增长。加之他们的身材矮小粗壮,能更加有效地抵御寒冷。由此可见,因纽特人的耐寒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经过长期吃肉而形成的耐寒体质。


·因纽特人的服装


此外,这些动物的皮毛也极具耐寒作用。平常在冰雪的环境下,他们就穿着这些由动物的皮毛制成的衣服,这些皮毛制成的衣服密不透风,可能比我们盖的被子还要暖和。


·因纽特人的雪屋


当然除了吃和穿,要在北极生存下来更需要找到一处落脚休息的地方,总不能一直暴露在风雪中吧。而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一般有石屋、木屋和雪屋。


目前在冬季使用雪屋的有库普爱斯基摩人、耐特斯里克爱斯基摩人、伊格鲁尼克爱斯基摩人、驯鹿爱斯基摩人和魁北克爱斯基摩人。虽然人数只占爱斯基摩人总人数的8%,但其分布区域却很广泛。


美丽的雪屋


雪屋的外表看上去很像一口大锅倒扣在地上,一般最大的雪屋地面直径有七八米,小的则只有两三米。一般一个雪屋可以使用五十天左右,因此因纽特人一年之中会修建无数次新家。


2c362338be4c896b8a5052122b46566f.jpeg


修建雪屋并不是简单地将雪垒起来然后在里面挖洞,而是用雪压制成一块一块的雪砖,这比普通的雪密度要大,硬度和我们烧制的土砖差不多。由雪砖砌成的雪屋,会有很多空隙,这些空气就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不至于让人在雪屋中缺氧。


“雪砖堆砌成的雪屋”


而雪的导热性也很差,通常雪屋内的温度和雪屋外的温度差异较大。雪屋中可以储存一些日常的食物,如面粉、茶叶、肉等。在雪屋最深处也会用雪垒成高台,这就是因纽特人睡觉的地方,一般吃饭也是在这里。


在这个大雪床上通常还会再铺一层松散的雪,并在上面垫一层柳枝,然后盖上动物的皮毛,这样就会让雪床变得温暖起来了。


06.jpeg


为了让雪屋有更好的封闭性,雪屋的门一般很矮小,或者有时候根本就不留门而是挖一条雪道,这样一来。由于因纽特人的身体矮小,所以即便这样也能自由出入。


一般因纽特人还会在雪屋的屋顶上盖一层野草,并覆盖上一层兽皮,并且在雪屋内部的墙壁上也会相应地挂上一层兽皮,这样就能更好地抵御住寒风和室外的低温。


“雪屋内部也会挂上一层兽皮”


雪屋内的照明灯,是从那些有着丰富脂肪的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和兽皮搓成的灯芯组成的。由于这些动物的脂肪含量很高,因此一根就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燃灯释放出的温度也会被留在屋内,而因纽特人还会在雪屋内生火取暖,这样一来屋内就更加暖和了。


09.jpg


而且因纽特人尤其喜欢在室内脱了衣服睡觉,因为人体的温度很容易受到室内温度的影响,如果用人体传导热量,那么效果会更好。并且他们一般都会用兽皮制作一个专门的睡袋,包裹住自己,这样一来,即使在北极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下,在室内他们依然可以脱光衣服睡觉,也不感到寒冷了。


普通人的抗寒能力


看到如此耐寒的因纽特人,想必也有一些人感到好奇想要挑战一下吧。不过可要给你们提个醒,咱们普通人的抗寒能力要比因纽特人差得多。即使是在同样的环境的雪屋下,也不见得敢像他们一样赤身睡觉。


人体的抗寒能力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抗寒能力都不大相同。不过根据调查发现,现代人的抗寒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人体抗寒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便是晒得太阳不够。现在很多人都惧怕暴露在阳光下,除了怕被烈日将皮肤灼伤,人们最害怕的是太阳将皮肤晒黑了。缺少阳光的照射,体内的阳气也会随之不足,抗寒能力自然不好。


而现在的空调暖气等取暖产品被大量研制出来,人们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变差,也就相应地不能扛住寒冷的天气。另外现代人不管是上班还是学习,基本上都是坐着,体内的血液循环能力变差,如果没有适量的运动来缓和,那么抗寒能力也会下降。


因纽特人能有这样强的抗寒能力,得益于长时间在这样恶劣环境下的磨炼。而现在大部分的人更像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耐不住寒冷。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像因纽特人一样,但至少我们也应该适当地提高一下自己的抗寒能力,这样即使在遭遇突发情况,暴露在寒风暴雪中时也能让自己有存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