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热泵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特性,逐渐跃升为能源革命的关键角色。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热泵产业正式进入政策驱动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政策不仅为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更将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扩大。以下为部分主要内容:
可以看到,《行动方案》的出台,直指我国热泵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社会认知不足、初装成本制约、关键技术短板。通过系统性的政策设计,方案构建起覆盖应用场景拓展、技术攻关、环保升级的立体化发展框架。
在《行动方案》的影响下,热泵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据行业协会初步统计,我国空气源、水源、地源、吸收式等4类主流热泵机型过去十年总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16%。但市场增长绝非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伴随技术迭代的深度洗牌。
从应用场景看,工业余热回收或成最大增量市场。传统认知中,热泵多用于建筑采暖,但《行动方案》明确其在石化、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高温环节的应用价值。如美的供热能源站解决方案,采用美的空气源-水源耦合供热系统,可以通过园区余热利用、稳定地下水热能与空气源热泵系统耦合,为使用端提供高温热水,最高出水温度可达85℃,是集节能、环保、高效、稳定于一身的多源供暖系统。这类解决方案正成为工业脱碳的关键抓手。还有顿汉布什针对工业领域中的余热提质开展研究,可覆盖0℃至120℃的的余热回收以及20°C至200°C的用热需求。能源形式涵盖冷水,热水,蒸汽,烟气,电力等。可实现由热制冷、由热产热、由热发电等一系列能量转移及转化,实现工业热能的高效利用,减少能耗及环境污染。
另外,LG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通过回收利用低温热源热能,制取工业所需的高温热媒,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合理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废热余热,节省大量蒸汽耗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热电、钢铁、橡胶、制药等多个行业,节能效果显著。
低温环境适应性则成为技术竞争的焦点。海尔云暖MAX系列通过增强版喷气增焓压缩机,实现-40℃超低温制热;海信红焰Ⅲ系列突破-35℃运行极限,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改写行业"北方市场难渗透"的困局。
在制冷剂替代赛道,头部企业已展开布局。霍尼韦尔推出共沸、安全无毒、不可燃的第四代环境友好型氢氟烯烃混合制冷剂R515B。R515B可满足80-100℃的工业高温热泵需求,且在80-100℃范围内相比传统制热方式能效更高。麦克维尔在苏州,全新投入的1500RT环保冷媒测试台,专为R1233zd(E)冷媒压缩机设计建造,总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可测试150RT~1500RT量级环保冷媒压缩机,是国内较早投入运行的环保冷媒测试台,为新一代环保冷媒压缩机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撑。这种技术储备将决定企业在未来环保政策加码时的市场站位。
品牌进阶 重塑行业价值链条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企业正加速从单一产品输出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这种转变在头部品牌中尤为明显:美的楼宇科技构建分布式和集中供热能源站解决方案、商用热水解决方案、产业园区综合供暖解决方案、工农用热解决方案等;海尔智慧楼宇拥有覆盖煤改电、多能互补、能源管理、工业、农业、智慧管理等全场景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此外,《行动方案》提出的"建筑应用面积""装机容量"等量化指标,实则需要企业提供从规划设计、设备供应到运营管理以及在末端回收利用环节等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如海信中央空调实现了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的全流程绿色覆盖,于2024年建立行业首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平台,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实现多场景节能运行,针对客户实际情况启动工厂低碳改造,帮助其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这种能力正在重塑行业价值链条。
可以预见,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热泵产业将迎来"政策红利释放期-技术突破爆发期-国际竞争力形成期"的三级跳。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兼具技术创新力、多场景力、生态构建力的企业,终将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占据制高点。而对于整个碳中和事业来说,热泵技术的普及或许将成为建筑、工业等领域脱碳进程中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