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纵深推进,这份被誉为"经济宪法"的政策文件以"破立并举"的改革逻辑,直击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暖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重构,部分品牌将在这场变革中退出历史舞台。
01政策利剑:终结恶性竞
人民日报多次强调,"内卷式"竞争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暖通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不正当竞争的斗争史:从破除"地暖有害论"促进行业规范,到煤改市场的逐步标准化,再到两联供、三恒、五恒等创新解决方案打破同质化竞争。在此过程中,新技术不断重塑市场格局,行业日趋规范;同时,缺乏竞争力的品牌正在悄然退场。
如今,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打破省际壁垒的轰鸣声中,暖通行业的生存逻辑也正在被重新定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释放的信号清晰而坚定:2025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新增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将成为淘汰依赖地方保护政策企业的利器。当"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新蓝海,企业必须摆脱内卷思维,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02中小企业破局之道
行业寒冬中仍有企业逆势成长。除行业巨头在"灯塔工厂"认证和工业供热领域的主导地位外,一些中小企业也展现出惊人活力:有品牌攻克全空气系统分室控温控湿技术难题,有企业借助短视频开辟新营销模式。
2025年ISH China & CIHE中国供热展"热泵创新产品奖"的获奖名单中,无论是针对家用及工业热泵主机的“中国供热展热泵产品创新奖”或是面向主要零部件及辅件的“中国供热展热泵产品核芯奖”,其中中小品牌的创新成果也同样也在为品类的低碳、高效、节能贡献积极的力量。而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当某些“保护”不在、当竞争全面归于“隐形之手”,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必然会被加速出清,中小品牌尤其“危险”。而没有“技术”傍身的你,是否能挺过“阵痛”?
03统一市场下的机遇与挑战
从长远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于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必然重大。但落地到暖通一线市场而言,我们也必须考虑几个现实问题:
1. 跨区域服务的技术门槛
企业要实现跨区域扩张,必须建立面向三四线城市的技术培训体系。《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规将终结"终身免费维修"等模糊承诺,服务质量成为竞争关键。
2.县域市场的服务瓶颈
县域市场消费能力提升带来新机遇,但受限于服务辐射范围,企业需借助数字化技术解决安装售后响应难题。
3. 政策红利的隐形门槛
1880亿设备更新补贴乃至城市更新补贴看似普惠,实则设置了两道隐形关卡:一是要求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系统,二是补贴额度与数字化改造投入挂钩。这种看似开放实则为中小型企业的入局设限,“城市更新”风风火火,中小企业如何入局?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2026年ISH China & CIHE中国供热展将深入探讨这些议题。作为亚洲暖通行业年度盛会,展会汇聚全球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共同把脉行业趋势。站在2025年的转折点,暖通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唯有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在洗牌后赢得新发展机遇。2026年,我们拭目以待!